原标题:集聚“国之利器”成就“上海智造”
美国硅谷、日本筑波,在这些闻名全球的科学城,高精尖科学设施云集,高水平研究机构扎堆,几乎每天都有新点子横空出世。而今,在浦东张江,一座集聚国家大科学设施、高水平创新大学和研究机构的科学城正“破土而出”。
作为全球科技创新卓越大都会,上海因为有了浦东的科创底气,距离梦想又近了一步。
科研“巨无霸”竞相落户
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作为国家“十一五”规划建设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是目前全球生命科学领域首个综合性的大科学装置,被称为“国之利器”。传统的人工操作,一个人每天最多克隆十几个蛋白质基因,还容易出错。而在这里,一天最多可同时完成960个基因的克隆。先进的集成化电镜分析系统可以对蛋白质超大复合物进行接近原子分辨率的观测,相当于看清一根头发丝直径的几十万分之一。
成立于2008年的中科大上海研究院量子工程中心,已成功研制出世界首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机。中心已建立了脉冲光子纠缠、连续光子纠缠、光纤量子通信、原子系综实验、量子点实验、NMR实验等成熟先进的电子学设计制造开发等实验平台,建立和发展了一整套与量子通信研究相关的分析探测设备和手段,量子信息实验研究条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未来五年,这里的有效浮点运算次数要超越一般商业计算机,10年内超越超级计算机,15年时,要比超级计算机快百亿亿倍。
这两个科研“巨无霸”有一个共同特点:落户张江科学城。经过26年发展,张江科学城已集聚起一批大科学设施,如上海光源、蛋白质研究中心、上海超算中心、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实验装置等。在建一批大科学设施,如上海光源二期、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用户装置、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活细胞结构与功能成像等线站工程等,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已形成基本框架。
企业扎堆牵手创新孵化
引得来“巨无霸”,也“养”得起“小舢板”。在张江科学城,成群扎堆的小型科技创新企业和孵化器是一道瞩目的景观。
在一个联合孵化平台,一家企业发明的快速脱水提纯技术,被强生、联合利华、雅芳等多家化妆品巨头采购,用来改善天然植物成分化妆品的加工能力;另一家公司推出了一款“玩具车”,拥有无人驾驶汽车的所有核心部件,包括侦测摄像头、人工智能操控单元等。据介绍,这些核心技术来自一家无人驾驶巨头公司。这辆独一无二的小车则将成为AI时代的网红“玩具”。
这种运营模式是独属于浦东的创新———混搭。为了给创业型科技企业提供更好孵化环境,他们把初创公司和行业巨头“搭”在一起,互补借力:小公司通过核心技术,完善跨国巨头的创新链条;而大公司则在无法顾及的领域,借助小公司的力量将核心技术实现转化拓展。短短一年多时间,其孵化的41家企业实现超常规速度成长,许多小团队的产品被多家跨国公司大规模采购。目前,张江跨国企业联合孵化平台由张江管委会牵头打造,联合了博世、GE、IBM、联合利华、陶氏、诺华、蔡司等20余家跨国企业、200余家投资机构、1000余位本土科技企业,同时与20多个跨国企业/海外资源建立合作,共同为创新创业赋能。平台目前已孵化项目总估值超过30亿元,累计融资超过2亿元,入驻项目申请各类专利100多项。
南北连通打造科创走廊
以张江科学城为技术后盾,浦东正加快加大“上海智造”的推进力度。
今年7月,浦东宣布打造“南北科创走廊”,实现张江-临港和周边镇“2+N”产业发展格局,发挥更大集聚效应,激发新动能,成为推动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载体和重要支撑。
临港是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主体承载区和开放创新先行试验区,将打造成为“国际智造城”和“滨海未来城”。近两年,临港主要经济指标都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和关键性、功能性平台项目顺利落地,形成一批“上海制造”品牌建设的突出亮点,诞生一批全国乃至全球首屈一指的技术和产品。
张江-临港通过“南北科创走廊”连通后,将通过三年努力,力争形成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在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等领域培育十家以上独角兽企业。
新闻中心